当前位置:首页 / 非遗保护 / 民保动态
非遗保护
23

7月

2017

民间工艺

上海市闵行区群众艺术馆 浏览次数:0
1、七宝纺车街:在七宝古镇的南东街,长约300米,清代时这里大多以制造、销售三锭纺车为业,成了远近闻名的纺车街。三绽纺车,有“黄道婆纺车”之称。《蒲溪小志》称:“一手撚三纱,以足运轮,人不劳而工自敏,较西乡为独异。”当地妇女都擅长这纺织工具,一个黄昏大多可纺半斤纱。纺车也成了娶媳人家的必备之物。清末民初这里有十多家木器加工场,俗称椿杉作,每逢秋后主要是制作纺车及配件。其中任、沈两姓家传承业达七八代,手艺出众。1937年春,上海市博物馆筹建者专程到此,向沈姓顺泰号椿杉行定制了全套纺织工具,并在开馆时辟专室展出。 
2、土布:传统产品。品种有云布、毛蓝布、紫花布等,染有大红、青紫、赭黄等鲜丽色彩,配制龙凤、麒麟等花纹,有质地柔软、保暖耐穿、不易褪色的特点。明代以后,土布销路已扩大到全国各地,乃至日本、南洋等地。“陈行标布”、“七宝尖”等,为土布生产中的上胜产品,物俏价高。 
3、蓝印花布:蓝印花布,也称靛蓝花布,古称药斑布、浇花布和刮印花,是一种古老的手工印花织物。在马桥镇三友村出土的明墓随葬品中,有4条蓝印花被,均长2米,宽1.7米左右,印有繁复而活泼的花纹,蓝白两色搭配自然和谐。一条被面主体图案为排列有序的连续菱形方格,内饰花草、凤鸟、狮子滚绣球等花纹,上下带饰花纹为凤戏牡丹、菊花,花纹质朴大方,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;另—条被面的边饰为花草、狮子滚绣球,主体图案为贵妇、仆人、骑马官人、侍童、庭院、松树、芭蕉树、山水、鹊鸟等。这是目前上海乃至全国已发现的最早的蓝印花布实物。  
4、灯彩:即纸扎灯笼。旧时各乡镇逢年过节及庙会出灯,用扎糊灯彩装饰环境,增添节日气氛。七宝、北桥、鲁汇等乡镇,扎灯历史悠久,花色繁多。20世纪初,北桥乔家宅乔同生、生于1921年的乔正林、生于1918年的北桥中心村陈书亭皆为扎灯高手。1985年上海县文化馆灯彩小组共同制扎手狮灯,送荷兰、比利时等国展出。20世纪60年代,上海县文化馆每年组织工匠设计扎制大型奶牛、菜疏模型等参加本市国庆节游行活动。1987年5月,上海县灯彩参加上海市国际艺术节民俗庙会展览。1991年上海县艺术节举行大型灯彩展示,引起轰动。 
5、伞灯:伞灯,俗称凉伞灯。当年,颛桥人酷爱伞灯表演,至今留下“颛桥灯越出越细(巧)”之誉。伞灯之贵,贵在所用的是比绫绸还贵重的纸张——谈笺。创制者谈仲和,名尚都,明朝崇祯年间浦东鹤坡里(今浦江镇召楼一带)人,是明朝工部右侍郎谈伦的后裔。谈伦罢官回乡时,从皇宫内府带回宫笺制作的秘法,传至谈仲和。谈仲和不断研制,终于创制出独特的“谈笺”。 
6、砖刻、泥塑:砖刻称清水,泥塑称混水,各地都有名家。纪王鹫山村张家桥章志贤,1962年作泥塑修复南翔古漪园白鹤亭、梅花厅、九曲桥、缺角亭。颛桥镇刘俊杰,善塑神像。北桥黄二村顾品堂擅多层次砖刻,又会泥塑,北桥金山庙和瓶山道院的地姥宫砖雕、泥塑均出于其手。 
7、雕刻:三林塘陆德山,为清嘉庆年间木雕名家,后有孙土根、孙金根、杨老虎、陈志卿等。北桥康金顺、董才生为民国时期木雕能人,黄家花园(今桂林公园)、南市老城隍庙,松江、苏州及上海近郊各地庙宇、厅堂、第宅均留有其作品。七宝镇奚金余雕刻僧道法具、供器,名闻青浦、松江等地。莘庄镇顾福堂、鲁汇镇陶雅根也为一时名家。
服务邮箱:gongyou88@sina.com
联系电话:021—6029 2300
中心地址:上海市闵行区莘松路350号
邮编:201199
Copyright2005 上海市闵行区群 沪ICP备15024621号